时尚传媒学院教师于小童应邀赴北京服装学院举办AIGC艺术讲座

2025年11月08日 14:10

 

时尚传媒学院· 2025年10月11日,江西服装学院时尚传媒学院于小童老师受邀到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担任《Stable Diffusion技术驱动下AIGC融合艺术设计创作》讲座的主讲教师。此次讲座属于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育项目“艺术与科技——油画创作的跨界探索工作坊”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研究生院众多师生参与,为北京服装学院与江西服装学院两所院校搭建了AIGC艺术教育交流的桥梁。

于小童老师本科与硕士阶段均就读于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职于江西服装学院时尚传媒学院,长期深耕AIGC技术艺术设计领域,拥有丰富的教学与项目实践经验。此次讲座从理论认知、技术实操、创意融合三个维度,为现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深度与实用性的学术分享。

活动开场前,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负责人郭文宁教授首先发表讲话。他围绕“传统油画与新兴科技的共生发展”展开,指出在AIGC技术重构艺术创作范式的当下,传统艺术学科面临“守正”与“创新”的双重命题。希望此次讲座能为师生带来前沿技术实践经验,打破学科壁垒,建立“技术为艺术服务”的认知,为艺术创作注入新活力。

随后,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廖家萍副教授作为学术主持。她提到,本次讲座与工作坊以“艺术与科技”为主题,聚焦AIGC技术在油画创作中的实际应用,既是对“艺术与科技融合”教育理念的践行,也是培养研究生拔尖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廖家萍副教授鼓励现场师生积极互动,在交流中碰撞创意火花,真正将技术知识转化为艺术创作的新动能。

 

讲座中,于小童老师首先系统阐释了AIGC技术的核心内涵与艺术价值。他以“写生-小孔成像-摄影-AI”的技术发展脉络为切入点,指出AI并非绘画艺术创作的“替代者”,而是人类突破物理限制、重构视觉认知的“新工具”,回应了“新技术是否会毁掉绘画艺术”的行业关切。他强调,艺术创作的核心始终是人类的审美与思想,AI技术可以帮助创作者高效转化创意构想,而非取代创作者的主体地位。在技术实操环节,于小童老师聚焦当前使用最广的开源模型Stable Diffusion,不仅讲解入门流程、参数调试、模型选用及提示词撰写规则,还通过案例演示了Stable Diffusion的进阶创作应用。

下午的“油画创作跨界探索”工作坊中,于小童老师与廖家萍副教授共同主持教学。工作坊以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项目“印象——艺术家眼中的发动机实验室”为实践契机,引导学生运用数字工具、AI技术辅助油画创作。现场师生围绕此主题进行创作汇报并分享感悟展开讨论。于小童老师也分享了他在江西服装学院从课程体系搭建,到校企合作项目推进的AIGC结合教学及项目实践中的经验,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教学与创作的新范式。

活动结束后,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师生对于小童老师的分享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讲座既解答了AIGC技术应用的实操痛点,又引导学生树立了科学的艺术伦理观,为传统油画创作注入了科技活力。廖家萍副教授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深化与江西服装学院在AIGC艺术教育领域的合作,共同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跨学科创新人才。于小童老师表示,此次返校主讲既是对母校培养的回馈,也是江西服装学院时尚传媒学院教学成果的一次展示。希望北京服装学院、江西服装学院两所院校未来可以通过组织跨校交流活动、开设专项讲座等方式继续推进AIGC技术与艺术设计方面的深度交流,提升两校师生的跨学科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助力学生在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浪潮中把握机遇、展现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