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尚传媒学院 讯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井冈山精神孕育地,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留存着众多珍贵的革命遗迹。2025年6月28日,江西服装学院“红色摄影机”社会实践队怀着满腔的热情和探索的渴望,在井冈山踏上了一段追寻革命记忆的红色之旅。实践队一行先后来到了会师广场、龙江书院、八角楼等红色遗迹,以青春视角解码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1928年4月底,由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宁冈龙市胜利会师,随后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之后改称为红四军。1928年5月4日,井冈山根据地两万多军民在龙市沙州广场举行隆重庆祝朱、毛两军会师大会。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为中国革命树立了一面崭新的旗帜,更加坚定了边界军民坚持武装斗争的信心。实践队队员认真学习朱毛会师历史、瞻仰井冈山会师纪念碑,了解了当年会师的不易与艰辛,切身感受到了会师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意义。

随后,实践队踏入被誉为“我军军政院校的摇篮”龙江书院。龙江书院是毛泽东第一次与朱德会见的地方,也是井冈山红军教导队所在地。1927年11月中旬,工农革命军在这里创办了第一期军官教导队,毛泽东经常给学员们讲课,培养军官和地方武装指挥人才。简陋的教室、斑驳的课桌、仿制的土制教具……一幕幕场景生动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在极其艰苦条件下创办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峥嵘岁月。队员们一边参观、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感慨红军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仍保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优秀品质,正是靠着这种学习精神,我们的革命前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队员们表示,要传承和发扬这种学习精神,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青春答卷。


接着,实践队走进八角楼。八角楼得名于这栋房子的楼上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经常在这里居住和办公,领导井冈山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先后在这里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找到了一条真正适合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



队员们沿着木梯缓缓而上,每一步都似在靠近历史。静谧空间里,时光仿佛放慢脚步。那盏微弱却坚定的油灯,曾在漫漫长夜,为革命理论探索指引方向。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史料,队员们深刻了解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的革命历程,感受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过程,体悟到了从“一根灯芯”到“中央八项规定”,党对作风建设的重视一以贯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未来,队员们将用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向更多同学讲述井冈山的红色故事,让革命火种在校园里传播得更广、更深,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语境中,照进更多年轻人的生活,激励青年们在各自领域,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