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赛大咖-黄铮

2022年05月12日 20:19

大家好,他是来自19编导本科一班的黄铮,今天他想分享的是关于他参加一些国赛的经历。

他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名普通的学生,他们专业每学期都会拍摄很多的作业,进而,他也会利用这个契机,把作业当作品去打磨,然后投各种微电影类比赛,从大一到大三,他的微电影作品《无人之镜》在去年获得了2021第11届澳门国际微电影节学生组入围奖,以及记录短片《雕刻时光》获得第八届金贝壳未来影像季入围奖并参加展映。

他第一次创作比较正规的作品是他所创作的第一个微电影,很多的流程还比较生疏,但在那个时候,是创作欲,行动力最高的时候,他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和他一起,开始了创作之路,指导老师尹洪玉老师也是多次给予他们各种指导意见,在拍摄途中,他们也是遇到了很多问题,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他们有个取景地是一个河面漂泊的船,当时他在向塘周边所有有河的地方找,在向塘镇上问人,跑遍了向塘,莲塘,凤凰沟,麻丘,岗上,一直没找到,大概找了快一周,直到在一个水产市场打听的时候,一个大叔告诉他,塘南有一个水产养殖场,那里有船,他当时就坐着大巴车,坐了近两个小时,去了塘南,一到那里,看到那个环境,他就知道他找到了他想要的地方。他当时还激动的发了个朋友圈。在这过程中,虽然非常的耗时间,非常的辛苦,但是当他自己的努力得到收获时,真的非常骄傲和自豪。最终拍摄成功,他们团队小伙伴也是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把作品打磨出最好的姿态展示给观众。

当时获奖信息出来时,他还在上课,那时候他激动的屁股都坐不住了,那种激动真的是在历经各种困难后难以言表的满足和欣慰。因为在获奖之前,他也是投了其他很多的比赛作品,但最终都石沉大海。这个消息的到来,一直激励着他接下来的创作。

第二部作品纪录片《雕刻时光》,拍摄的是南昌一个艺术电影放映的空间——瓦子工厂。那里有着一群有趣的人,有着好看的电影。当时他第一次和他相遇,他就告诉老板,他觉得一个城市一定要有一个属于电影的空间,而瓦子工厂就做到了,他当即就和老板说,他想拍纪录片,老板也是很乐意让他们拍摄。他有着第一次拍摄经历,这一次更加的熟练,但是也避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他记得,当时瓦子工厂快要关门时,老板周一告诉他,一个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会回来补镜头,他当时想着,这样就能多和她学点东西,也挺好,可是到了那一天,一切都变了,那天,他们第一次见面,简单的几句介绍后,她就和她的摄影师架起了设备,和周一边开玩笑,边拍摄,那种氛围,真的好融洽,那种交流真的很舒服,而当时的他,虽然和周一认识时间也不短,但是为了尊敬她,一直喊周老师,导致他们之间很生疏,感觉和他的拍摄对象很有距离,所以莫名的自卑感油然而生。后来,他在拍摄时,无论是灯光的使用,还是机位的布置,都非常严谨,非常专业,那时候就觉得他自己专业上真的差太多。后来她在拍摄时,他也拍,导致他们串镜头了,两方的素材都不能用,那时候的他,内心是焦躁的,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己,那时候害怕她拍到的素材他没拍到,可他并没有考虑这段素材对他有没有用,能不能用,按照另一个摄影师的说法就是,他已经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他们自己要拍的素材,他狠狠的把他说了一顿,他这才醒过来,知道后面再拍下去也是徒劳,他当即决定,放弃当天接下来的拍摄,返回宾馆,重新商量第二天的拍摄和采访内容。那次问题的及时处理对他来说是这次纪录片拍摄中他觉得成长的第一个地方:专注自己的拍摄对象,专注自己想要的素材,不去随波逐流,患得患失做到胸有成竹。这个作品的创作虽然相当于第一部很娴熟,但是同样遇到了各种问题,因为他们的拍摄对象大部分活动都在晚上。所以他们经常拍摄到深夜或凌晨。虽然很辛苦。但真的很充实。

两次的经历让他一直能保持着对创作的激情和对专业的热爱。在专业学习上,他一直认为把作业当作品去打磨,就是对专业最好的敬畏。现在他已经在备战考研,在专业课学习中,遇到问题他都会去图书馆查各种资料来多方位了解这个名词,之前就为了一个简单的的专业名词在图书馆查了一下午资料,虽然看似效率很低,但最后等我真正懂的时候,其实也挺满足的。

这两部作品虽然在他眼里可能不是很完美,多年后他甚至都会觉得非常粗糙,但是,其中的经历却能让他一直坚持努力学习好专业,一直保持对专业的热爱,回头看看,这其实就是他的初心。最后,他想说,感谢自己的热爱,让他一路前行。

19编导本科一班

黄铮